

復合設備張力控制的關鍵策略與難點
1. 閉環控制vs. 開環控制:
● 閉環控制: 使用張力傳感器直接反饋實際張力值進行控制,精度最高,抗干擾能力強。是高質量、高速生產的必備選擇。成本相對較高。
● 開環控制 (間接張力控制): 基于速度差或電機/制動器轉矩推算張力。依賴于系統模型的準確性和材料參數的穩定性。成本較低,但精度和抗干擾性不如閉環,常用于要求不高的場合或作為閉環控制的輔助/后備。速度模式(控制各驅動點的速度差)和轉矩模式(控制電機/制動器的輸出轉矩)是開環控制的兩種主要形式。
2. 卷徑變化的影響與錐度張力控制:
● 影響: 收卷和放卷過程中,卷筒直徑不斷變化。在轉矩控制模式下,要保持張力恒定,所需的驅動轉矩需隨卷徑增大而增大(放卷)或減小(收卷)。控制器必須實時計算當前卷徑并調整轉矩給定值。
● 錐度張力控制: 在收卷過程中,為避免外層材料擠壓內層導致“菊花芯”或變形,需要讓張力隨著卷徑的增大而逐漸減小(線性錐度、曲線錐度)。控制器需要實現這種預設的張力衰減曲線。
3. 加減速過程的張力穩定:
● 難點: 設備啟停或速度變化時,材料的慣性會導致張力突變(加速時張力增大,減速時張力減小甚至松弛)。
● 策略: 需要采用前饋補償技術。根據已知的加速度和系統總慣量(包括材料慣量,隨卷徑變化),提前計算出需要額外補償的轉矩或速度,疊加到控制輸出上,抵消慣性的影響。精確的慣量辨識是關鍵。
4. 多單元同步與張力區隔離:
● 要求: 復合設備通常有多個功能單元(放卷、涂布/復合、干燥、冷卻、收卷等),各單元之間需要精確的速度同步,同時維持加工區域的張力穩定。
● 策略:
● 主速度鏈: 指定一個主速度源(通常是加工區的牽引輥),其他單元(收卷、放卷)的速度指令跟蹤主速度,并根據卷徑變化和張力反饋進行微調。
● 張力隔離: 在關鍵加工區(如涂布頭、復合輥)前后設置速度可控的驅動輥(夾送輥),形成獨立的“張力閉環區”,將收卷和放卷單元的張力波動隔絕在該區域之外,確保加工區的張力極度穩定。這是高速高精度復合設備的關鍵技術。
5. 材料特性的影響:
● 彈性模量: 不同材料的拉伸剛性不同,同樣的張力波動引起的形變不同。
● 摩擦系數: 影響材料在導輥上的滑移,間接影響張力。
● 厚度/寬度變化: 影響卷徑計算和慣量。
● 濕度/溫度敏感性: 某些材料(如紙張、無紡布)的物理性能會隨環境變化。
● 粘彈性: 材料可能存在蠕變和應力松弛效應。
● 策略: 高性能控制系統可能需要存儲不同材料的特性參數,并在配方切換時自動加載。自適應控制策略有助于應對材料特性的緩慢變化。